妳給我看了這篇好話壞話一念之間

 

會說話與不會說話,常在那一念之間。  

一念之間,他懂得忍、懂得退一步想,

想想壞話怎麼好說, 狠話怎麼柔說,

就可能有個喜劇的結局。

 

我的想法是能夠在情緒起時

還能"轉念"

把情緒收回

或把情緒移轉

又不會感覺委屈

這當然是好事

但有時是情緒起來

看到要出惡言了

趕緊把情緒壓回或加以轉換

可是那個情緒的源頭還在沒有被處理

那個會生氣會介意會悲傷的源頭還在

下次再按到這個按鈕

它依然會迸出來

壓久了會不會無形中對身心產生反作用呢

如果我們習慣於壓抑或轉念

不讓那個煩惱曝光

讓它跳過那個部份

會不會沒機會看到那個源頭

而讓它在內心深處積壓

甚或發酵腐敗

久了還會得心病

這些文章看起來很美好

煩惱起來可以把它轉化成好的

能夠不去破壞彼此的關係

這當然很好

但理性有窮盡或不足的時候

譬如這篇文章的作者在演講時粉絲送上花束他說他有過敏不碰花

即便這些道理他懂很多
更慘的是內心煩惱四起

但外表要表現出溫婉寬容風趣

這是要付出可觀的代價

這是不是我們要的呢

如果能夠在煩惱起時

忠實呈現並且當下領受那個不舒服

不壓抑不否定不拒絕不批判自己的煩惱

我們一向受的教育是要批判自己的過失

但佛法不是這樣

它不是說要我們放任惡念

而是要我們放下二分思維~

認為惡念是不可以的

一定要善念

因為惡念原本就存在

自己要去知道了清楚了就好

這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

但佛陀的教悔確實如此

原原本本去看清楚煩惱是怎麼起來的

自己的心是怎麼起作用的

這樣煩惱才有消弭的一天

而且是自自然然消減

不用靠理性作為

也不會有副作用

當然這樣的修持是需要用心實踐

我有體證過

但心很散漫隨業流轉的時候還是比較多

再好的法也是要身體力行
否則也是一種理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潔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