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0630[1]   

 

今天你的名字從行動裝置裏戲劇性的跳出來,畢業至今睽違30多年,一想到的就是妳課後留下幫我們練習代數的情景…那真是段難忘的時光,在那麼典型的升學主義環境中學習。 以妳本身而言,出國、學位、結婚、生子…妳所陳述這麼多年來的種種不令人意外,比較意外的是原預料妳是從事教育工作,但現在卻在矽谷工作,人生道路百轉千迴,一個轉折或許就是另一個天地。

 

妳和文詞都在我國中時代扮演了要角,文詞是二年級才加入,而妳我同窗三年,記得我們國一時有一位同學病逝,已忘了她的名字,但她蒼白的唇色,淺淺的笑容,以及後來幾次獨自去靈骨塔悼念她,開啟了我對死亡這件事的探索。妳提到盧,她是個怪咖,相當獨特的一個人,聰明而心思細膩,豪放真性情的奇女子。記得青澀年紀的我們竟然有一回,盧和我還有涂青青坐在教室外頭互訴心事三個人抱著狂哭…。而這麼些年我常在失意時憶起妳曾送我的一句鼓勵話語,尼采「痛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the sufferer has no right to pessimism),但我始終未能參透其中深意,直至歷經世事又遇恩師啟迪之後,終於體悟到個中意旨,只是不知與這位德國哲人心契相通了嗎這還有待研究,呵呵。解也是個交心的知己,她樂觀開朗像個小孩,卻有著超齡的體貼懂事…,我和她在FB重逢後的第一個新年,2013年零時零分,接到那年的第一聲祝福,是她千里外的來電,點點滴滴暖在心頭。

 

值得細數的往事訴說不盡,誠如妳所言,歲月長流,物換星移,卻因FB讓天涯海角的我們重新串起,閒話當年、互換心情、彼此關懷,真是件美好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潔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