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之旅~走近你是為了遠離你

●為沉悶的工作現況破冰

●為嚮往的美景及田園夢

●為脫離戀家的暴風半徑

動身前往花蓮

藍潔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天: 花蓮光復 50 公里

第二天: 光復玉里約 43公里

第三天: 玉里玉長公路烏石鼻.石雨傘.三仙台.成功鎮都蘭  47公里.

第四天    都蘭小野柳.富岡漁港台東 45公里

這趟單車之旅對我而言很不尋常,因為我凡事喜歡計畫周延,

藍潔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ay 2

光復---玉里

第二天的騎乘不知為何格外乏力,騎著騎著都快睡著了,

一早出了光復沿著台9繼續向南騎,再切入193縣道前往玉里,

行經吉蒸牧場稍事休息,喝喝好喝的秀姑巒鮮奶,賞賞風景,但還是揮之不去的疲累???

藍潔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月初,料羅灣黃昏,黃色待宵花,在水一方殷勤綻放。

一開場且用蕭錦綿在金門款款行書中的這兩段文字

IMG_7274.JPG  

離台灣270公里,金門,跟台灣很不一樣。

之前,沒有日據的五十年,1949以後,作為兩岸冷戰五十年的前哨站--金門跟台灣,整整有一百年不一樣。

藍潔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0630[1]   

 

今天你的名字從行動裝置裏戲劇性的跳出來,畢業至今睽違30多年,一想到的就是妳課後留下幫我們練習代數的情景…那真是段難忘的時光,在那麼典型的升學主義環境中學習。 以妳本身而言,出國、學位、結婚、生子…妳所陳述這麼多年來的種種不令人意外,比較意外的是原預料妳是從事教育工作,但現在卻在矽谷工作,人生道路百轉千迴,一個轉折或許就是另一個天地。

 

妳和文詞都在我國中時代扮演了要角,文詞是二年級才加入,而妳我同窗三年,記得我們國一時有一位同學病逝,已忘了她的名字,但她蒼白的唇色,淺淺的笑容,以及後來幾次獨自去靈骨塔悼念她,開啟了我對死亡這件事的探索。妳提到盧,她是個怪咖,相當獨特的一個人,聰明而心思細膩,豪放真性情的奇女子。記得青澀年紀的我們竟然有一回,盧和我還有涂青青坐在教室外頭互訴心事三個人抱著狂哭…。而這麼些年我常在失意時憶起妳曾送我的一句鼓勵話語,尼采「痛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the sufferer has no right to pessimism),但我始終未能參透其中深意,直至歷經世事又遇恩師啟迪之後,終於體悟到個中意旨,只是不知與這位德國哲人心契相通了嗎這還有待研究,呵呵。解也是個交心的知己,她樂觀開朗像個小孩,卻有著超齡的體貼懂事…,我和她在FB重逢後的第一個新年,2013年零時零分,接到那年的第一聲祝福,是她千里外的來電,點點滴滴暖在心頭。

藍潔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部多年前僅當文藝愛情片來看的電影,

而今看來頗有所感,

多半人相信保羅主要因為著迷於美麗的女主角,

以及對於大家庭的憧憬,

藍潔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5624.JPG  

這家位於恆春古城老街

純米柴燒麻糬專賣店

門口的文字說明了這家店賣的是"靜慢滋味"

要不是為了租借單車來到這裡,

文章標籤

藍潔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5225  

       父親來自海峽對岸從小聽說了那裡的點點滴滴多半與父親的成長背景有關然而對我而言卻沒有太多感觸二十多年以來父母親多次回鄉探親大姊也曾隨同前往過一次我卻從未到過這孕育生養父親的所謂的家鄉第一次產生與那片土地的聯結是母親前兩年最近一次返鄉帶回的土產龍眼這種水果算是貧脊的家鄉唯一種植出經濟價值高的作物果實顆粒碩大果皮也較台產的粗糙內藏豐厚果肉也有著較大的種子記得母親拗不過親友熱情餽贈硬是要她自萬里外扛著幾十斤果子空運回來想是因這七十多歲老人可能此生最後一次踏上鄉土便一定要她將所有對她的答謝一次打包回來只因她老人家當年一開放探親即代有特殊身分尚無法返鄉而又思鄉心切的父親踏上家鄉為未曾謀面的夫家姪子們以及諸多鄉親好友帶上所謂的七大件七小件和無數物資以及大筆美金像個從天而降的聖誕老人為當年貧苦匱乏的鄉人帶去的龐大錢財物資,確實幫助了他們鑿井建屋修墳創業,根本改善了他們的生活,這還是這位嬸嬸多年儉省刻苦攢下來的積蓄卻慷慨贈與,姪子鄉親無不感念深重,一直到他們生活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好轉後,母親再度返鄉純粹探望旅遊,他們的招待殷切週到不減可見一般,這一大麻袋的龍眼就是這樣被帶回來的,吃在嘴裡自是萬般滋味,一方面為母親與家鄉親友的情義深重而感動,二來更為這外省二代與從未踏上的家鄉之間巧妙的聯結,說不上來的香甜。

        從小便聽父親說他小時候生活種種,總離不開物資的極度匱乏,記得二伯父正當青春年少卻罹病臥床不起,飢貧交加之際只能摳取床邊砌牆的土下來吃,每每聽了教人酸楚,沒想到這些當年聽聞的陳年往事深深印烙在心,也或多或少影響了我的人生觀,一直有種矇矇的灰色,不明所以卻確實存在,這是一種家鄉的色彩,在初學佛法的今日,終於明白了這也是我心中含藏的業力種子,無明的在我前半生發了芽,而今經由善知識撥轉已漸露曙光,明瞭了心中產生的心緒來由,正所謂的”境由能境,能由淨能”,清楚明白煩惱之所生,煩惱自然能滅,我想這也是二伯父示現給我的啟發,為感念他在這次元旦金剛經法會,我第一次為他立了超薦牌位。而家鄉的龍眼與早夭的二伯,離我遙遠卻引我鄉愁,愁緒憑空而來,惟有光明自性顯發才能破除,卻也毋需破除煩惱自滅。


藍潔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初練瑜伽的人,甚至是練習已有段時日的yogi,會告訴我他們之所以不喜歡瑜伽,是因為自己的身體很僵硬或很笨拙,以至於無法做到位或呈現的姿態不優雅,這樣的迷思普遍存在,所幸的是身體欠缺柔軟度,反而讓我有機會很早就體會到瑜伽真正的意涵在於身心的連結。正因為未被優雅的體位法所迷惑,而僅執著於外在形體,在做不到位的情況下,不斷反思的結果反而容易覺察到身體,而自然的與心做連結。

之所以稱之為迷思,是因為瑜伽在形體上很容易被誤認為如同舞蹈是一種肢體的展現,或者誤認為類似特技或體操是一種技巧的演練,其實並非如此,”所謂yoga(瑜伽),原意牛軛,引申為控制,《瑜伽經》的首句寫道:“瑜伽是控制意識的波動”。在瑜伽八支分法中,體式練習僅僅屬於第三支的“調身”部分,而瑜伽的目標,據Patanjali的《瑜伽經》,乃是通過八支的次第修行達到Samadhi(三摩地)的解脫境界。“調身”、“調息”、“調心”僅為修行的前期或準備階段。瑜伽的根本內容博大精深,遠非現今的習練者所能盡知”(引用自<<太極拳拳理在瑜伽體式練習中的運用>>一文)。

然而關於牛軛我倒寧願將他解釋為”連結”,身與心的連結,而非”控制”,對於印度文化稍有知悉的人都知道瑜伽與佛法系出同門,亦即韋達文化,這兩者有著極其相似之處,卻差之毫哩天地有別,怎麼說呢?以我之見,倘若瑜伽是被用來控制意識波動,佛法講的卻是”無為”,是無所謂控制的,只要安住於當下,洞察身心狀態,身心自然連結,何需控制?這是瑜伽與佛法相似實則迥然不同之點。


藍潔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956

記得自己年輕時

當工作壓力大或受挫時

曾興起找個人嫁了的想法

文章標籤

藍潔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